研学旅行:旅游、教育鸿沟尚未填平

时间:2020-09-14浏览次数:2688


■编者按:

自2013年国务院提出要推动研学旅行的发展,到2016年教育部等11部委文件将研学旅行纳入国家教育教学计划,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

为了设立专门专业的学科,弥补研学旅行专业指导老师人才缺口,2019年,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在相关学校和行业提交增补专业建议的基础上,新增“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并于2020年起执行。

依托国家政策保障之下,研学旅行迅速发展。根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26万所,招生3507.89万人,在校生1.54亿人,估算目前研学市场规模在年均300亿人至500亿人之间。

不过,尽管市场迅速扩张,未来前景可观,但我国研学旅行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问题亟待攻破。2020年,一场疫情的袭来,旅游院校将如何开展研学旅行?今年招生是否受到影响?作为环境敏感型的新业态又将发生哪些转变?

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党委副书记王鑫


法治周末记者 于伟力

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是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在2018年1月以政行企校合作的模式组建山东省研学旅行研究院。9月开设研学旅行方向班,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开展研学旅行专业化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并在研学旅行营地基地规划与运营、研学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教材开发、公益研学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对于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构建、如何保障安全和提升研学旅行的组织实施服务质量等问题,法治周末记者专访了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党委副书记王鑫。

提前培养人才尤为关键

法治周末:院校关于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创新举措有哪些?

王鑫: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是市场感觉,发现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并抓住机会。因此,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趋势,提前培养人才尤为关键。在教学中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源加入其中。

学院开设的研学旅行方向班,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开展研学旅行专业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并逐步探索旅游与教育跨专业融合、教学与科研融合、实训与社会服务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由旅游类专业和师范类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师团队,促进跨专业融合,解决研学旅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融合问题,在全国开发了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方案。

法治周末:院校在服务本区域研学旅行行业发展中,是如何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的?

王鑫:第一,学院立足青岛、服务青岛,服务文旅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青岛市研学旅行新业态的高质量发展;第二,学院参与了行业协会的筹建,先后参与青岛市研学旅行协会和青岛市研学旅行基地协会的筹建,并成为青岛市研学旅行基地协会的会长单位,推动青岛市研学旅行行业规范发展;第三,学院与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面参与青岛市研学旅行产业体系的构建,牵头编制了《青岛市研学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9-2015)》,参与了《青岛市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申报认定和管理细则(试行)》的编制与评定,初步打造了“时尚青岛、活力研学”的研学旅游品牌。

法治周末:你是否了解过学生、家长对研学旅行的需求和看法?

王鑫:我院较早开设研学旅行方向班,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进入教育部高职专业目录之后,我们第一时间组织申报。在设置一个新专业之前,必须从社会需求、家长学生角度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家长和学生都有很强的研学旅行需求,尤其是城市或者发达城市的家长和学生需求更加强烈。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出去看看,多学学,通过研学旅行开拓视野,增强知识认知度,培养学习兴趣。不过,安全、研学的教育质量和经费是他们当前最关注的问题,一二线城市的家长更关注研学教育质量,其余地区更关注经费的高低。


线上研学、云研学迅速发展

法治周末:根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26万所,招生3507.89万人,在校生1.54亿人,估算研学市场规模在年均300亿人至500亿人之间。在你看来,今年研学市场规模是否会下滑?

王鑫:研学市场规模庞大且十分稳定,这是由研学旅行市场面向的固定客群决定的。受疫情影响,整个旅游产业市场受到重创,研学旅行市场的规模也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研学旅行市场的下滑将会持续,但是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

首先是,研学旅行需求依然旺盛,从文化和旅游部下发开放跨省游通知时各大在线旅游搜索网站研学旅行的浏览量迅猛增长可以观察的到,研学旅行的需求和出行的意愿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更加强烈;其次是,研学旅行市场出现了短暂的高峰,研学旅行市场是旅游市场中重启较早的市场之一,研学旅行客源和近郊游客源推动了暑期的旅游市场复苏;最后是,线上研学、云研学得到迅速发展,逐步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法治周末: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教育旅游是一项以团队形式外出学习实践的旅游项目。在你看来,国内和国外研学旅行最大的区别有哪些方面?

王鑫:区别在于,一方面,是政策引导还是市场引导?当然国外的升学录取也是一个指挥棒,所以无论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外部压力,并不是只有我国存在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国外发展更成熟,这个也与国内外本身教育理念方法、旅游市场化程度不一样有关系,我们的基础教育和校内教学本身就与国外不一样,而研学更接近国外的实践教育,所以发展起来会有一定的接纳期。

法治周末:我国研学旅行有研学旅行和研学旅游两种提法,你认为这两者最本质的区别在哪?

王鑫:研学旅行是目前规范的称呼,更多是从教育的角度,来改变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而研学旅游则是基于产业的视角。由于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的市场规模巨大,仅依托于院校开发研学旅行课程或者研学旅行专业,这种存量是无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因此,需要依靠产业的推广,同时,旅游公司也看到了这一商机纷纷加入。

但研学旅行的核心是研究性学习,是一项教育活动,旅游只是一个载体的补充,作为从事旅游专长的旅游公司,实际上是不具备这个实力,目前社会也没有专门培养具有教育属性的老师来做这件事,都只是旅游人才的转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完全达到学习的目的很难,更多的是边学边游,在旅游过程中达到研究学习的目的。

旅游、教育的鸿沟没有填平

法治周末:从行业角度看,你认为研学旅行市场将有怎样的走向?

王鑫:目前研学旅行拥有千亿元市场规模,研学旅行是个概念,如果再叠加成年研学和老人研学,将会有很大的规模扩张。基于当前国内大循环的背景,过去的境外研学和境外旅行都将转入国内市场,这将助推国内研学的发展,即使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研学旅行也将会稳定复苏和有序推进。从今年暑期来看,率先复苏的也是研学旅行市场。

不过,研学旅行发展至今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目前整个行业的现状是给旅游的人讲教育,给教育的人讲旅游。旅游、教育的鸿沟没有填平,参与主体包括学校、家长、学生、企业、研学导师,超9成是旅游或教育的“短腿”,甚至两个都是短腿,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余的教给市场很快就会形成秩序;其次,国家对研学旅行从业人员的标准很低,在我看来研学旅行既然具备教育属性,对从业人员的准入机制必须要有,因为他们身上肩负的责任与重担几乎等同于人民教师。

法治周末:就当前研学旅行发展态势,你认为应当如何保障安全和提升研学旅行的组织实施服务质量?

王鑫:安全是研学旅行的生命线,是开展研学旅行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从学校的角度,应该开展好安全教育;从企业的角度,应该严格落实各类研学旅行安全要求和相关制度,尤其是主动和及时购买研学旅行的相关保险;从政府的角度,应该及时出台研学旅行安全的相关法律和要求,从法制的角度规范研学旅行发展,同时提高从事研学旅行的准入门槛,防范研学旅行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行业的角度,需要强化行业自律,倡导诚信经营、守法经营,共同维护研学旅行市场的秩序。

提升研学旅行的组织实施服务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关键是课程,重点是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建设。专业化人才是提升研学旅行的组织实施服务质量的根本保障,目前专业化研学旅行人才的培养远远落后于行业的人才需求,大大制约了研学旅行行业的发展。

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在2019年纳入高职专业目录,中职、本科均没有进入专业目录,不同层次研学人才的缺口很大。新专业目录应该在中职、本科,甚至是职业教育本科中增加研学类专业,才能满足市场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

研学课程的研发是确保研学旅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研学旅行如果只旅行不研学,将不是真正意义的研学,研学课程是研学旅行的重要特征,高质量的课程开发需要吸纳各行业、各领域、各专业的人才共同参与开发,才能不断丰富研学课程的数量、品类和质量。在国内,开展研学的主要载体以景区、博物馆等场所为主,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的建设相对较为滞后,应该调动各类资本力量,推动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建设,为研学旅行提供稳定的平台。


责编:王硕


原文链接:http://m.legalweekly.cn/rwjs/2020-09/10/content_8303172.html



返回原图
/